重庆白事的传统习俗

2024-10-24
来源:


2024512重庆白事的传统习俗主要有以下方面:


  1. 换装、抹汗1

    • 家中亲人快去世时,在咽气之前,亲属会为老人清洗身体,称作 “抹汗”,用湿帕子将全身抹一遍。

    • 亲人咽气后要立马换上衣服,因为尸体僵硬后穿衣服会非常困难。衣服一般穿三层,**层是黑色或蓝色的衣服,第二层是白色的衣服,第三层是寿衣。老人后头上会包一张黑色的帕子或戴一顶黑色的帽子。不过,有些地区是在人死后才进行换衣。


  2. 落气、停丧1

    • 在重庆,人死最后一口气落下去被叫做 “落气”,即停止呼吸。人落气后,旧俗会立即烧 “落气钱”(纸钱)。接着举行停尸仪式,把老人的遗体放在一块木板上,木板置于堂屋中央,由两根高板凳支撑。

    • 在木板下放置一盆水,水盆上放一个米筛或筲箕等东西,米筛上再放置一个菜油灯,寓意 “菜油灯烤背,活儿都做完了”。老人脚前放置一升米,用于插香烛;身侧放置铁盆或铁锅,用于烧纸。需要注意的是,客死异乡的人的遗体不能进入屋子,只能停放在屋檐下,还要进行喊魂、招魂仪式。如今,城市和城郊农村常使用电冰棺停尸,防止因等候亲人吊唁时间过长导致尸体腐坏。


  3. 报丧1

    • 老人咽气后要立即放鞭炮,告知村里的亲朋好友老人去世的消息,亲友邻居会过来帮忙。同时,还会通过打电话、托信等方式告知远方的亲友前来吊唁。

    • 报丧之后,孝男孝女要穿上孝服。不过现在已经简化,只需头上系一条白色的布帕,称作 “孝帕”。前来吊唁的亲朋也会得到 “孝帕” 系在头上。老人停尸完毕后要在灵前设灵堂,举哀守灵,接待前来吊唁的亲友。


  4. 法事1

    • 老人去世后要马上请掌帖师过来做法事。掌帖师是北碚地区一种专门从事丧事的职业,一般通过家族传承或师徒相传。掌帖师有自己专用的法器道具和经书,懂得丧事的各种规则,如日期选择、仪式流程等。

    • 掌帖师负责整个丧葬过程的各种仪式,也负责念经超度。通知掌帖师的同时也要通知石匠开始砌坟。以前下半夜会请 “耍锣鼓”,类似于戏班子唱歌,但现在基本改为请乐队唱歌、奏丧乐。

    • 2024312


  5. 守灵3

    • 守灵时间通常从逝者去世至火化、下葬这一时间段。过去有守灵三天的习俗,现在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风俗调整。

    • 守灵多由逝者的直系后代、亲属或近邻参与,一般以男性为主。守灵者穿着要庄重,不可佩戴首饰,男子不穿短裤,女子不穿裙子、高跟鞋,不浓妆艳抹,不披头散发,夏天守灵也不可穿拖鞋露出脚趾。

    • 灵柩前要点燃香烛并保证其持续燃烧,不可熄灭。要保持安静、肃穆的氛围,不可在灵堂内闲言碎语或发生争吵。要看管好家中的猫、狗等小动物,防止它们靠近逝者尸身。


  6. 出殡

    • 发引:出殡前,会有一些特定的仪式。比如,管事者会根据死者的生辰八字,推算出多少岁的人会犯冲,不能进入丧房。在仪式开始时,吊棺材的人把棺材悬掉在杠子上,准备就绪后,管事者右手握斧子、左手擒公鸡、在堂屋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移动,宣诵 “发引” 词,然后用斧头在堂屋门前作劈砍状,以劈开死者通往天堂的大门2

    • 上山:上山的仪式通常在天刚亮时进行。管事者焚香、烧纸钱宣读吉语,孝子鸣火炮,乐师演奏锣鼓,八人抬着棺材前往墓地,孝子、亲朋好友紧跟送葬队伍2


  7. 下葬2

    • 暖井:棺材入穴之前,把剩下的所有纸钱放入墓穴内燃烧,意为给死者暖被窝,让死者安睡时腰不疼,也能驱虫杀菌。

    • 落圹:落圹仪式从哀乐声中开始。亲友列在墓穴周围,管事者手挥引魂幡,手捧装满 “财米” 的大碗,站在棺材上面,孝眷按辈分长幼背对坟头弯腰站立,双手牵衣服后襟作兜状,管事者向孝众撒大米,宣《撒米诀》。撒完财米,管事者宣读 “契书”,给死者墓地定界。宣读完毕后,大儿子头顶契书,按逆时针方向沿墓地走三圈,一圈要比一圈大,意为死者地盘越来越大。绕地结束后,大儿子到棺材大的一端,手持契书,大声呼喊让死者起来拿契书之类的话。

    • 垒坟:用泥土把墓地隆起形成土堆,并用石头在土堆的正面砌一道石墙。大儿子先在墓地东西南北四方各挖一锹土填入墓穴,左边挖的土放在棺材左边,右边挖的土放在棺材右边,之后众孝众依次挖土,表示四锹之内的范围属于死者,其他人不得侵犯。

    • 202416


  8. 烧 “上山袱子”:把封好的袱子烧给死者先人,请求他们接纳死者,助死者早登西方极乐2

阅读40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**篇